昭通旅游業現狀及發展建議
□曹志光
《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》指出:旅游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,帶動作用大。加快旅游業改革發展,是適應人民群眾消費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必然要求,對于擴就業、增收入,推動中西部發展和貧困地區脫貧致富,促進經濟平穩增長和生態環境改善意義重大,對于提高人民生活質量,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具有重要作用。為了貫徹落實《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》,筆者針對昭通市旅游業現狀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,提出幾點發展建議。
一、昭通旅游業現狀
昭通知名的旅游景區主要有10個(資料有限,景區級別不一定準確),其中4A級景區1個,3A級景區3個,其余6個景區無級別。
西部大峽谷溫泉旅游區(4A級):地處水富市金沙江邊,環境優美。水溫85℃,系高熱優質溫泉。水壓高,流量大,日涌水量達8000余立方米,居全國之首。富含有益人體健康的偏硅酸、硫等多種礦物質。景區基礎設施較為完善,可同時容納3000人泡溫泉,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天然露天溫泉浴場。
豆沙關風景名勝區(3A級):位于鹽津縣城西南22公里處,主要景觀有:雄險的古驛道,絢麗的老黎山嶺風光,眾星捧月的圓丘乳峰,夢幻迷離的天然迷宮,美麗如畫的三股水瀑布等60個景點。豆沙關古稱石門關,是古人由蜀入滇的險關。西岸巖壁上刻有“滇南樞紐”“其險也若此”等大字;有唐碑亭,亭內巖壁上有唐朝官員、書法家袁滋摩崖;有“五尺道”遺跡,現殘存350米。
黃連河風景區(3A級):位于大關縣城東南5.5公里,這里有云霧奇峰、山林竹海、溶洞奇觀、苗寨風情。主要景點有對歌瀑、雙瀑迎客、團圓瀑、珠簾瀑、水上舞臺、月老瀑及鴛鴦瀑、水簾長廊、大滑板、少女瀑、情郎瀑、白象洞等。景區內賓館、餐飲、客運、導游等綜合配套服務設施齊全。
葡萄井六祖文化廣場(3A級):位于昭陽區西郊10公里處的舊圃鎮,臨觀音寺,伴老鴰巖及昭魯河。山崖下面有一眼泉水,泉水上涌如珠,故名“葡萄井”,環境優美。2010年建成六祖文化廣場,包括祭祖廣場、阿普篤慕銅像、六祖銅像、彝族祠堂、彝族博物館等。
大山包景區:主要景點為大海子黑頸鶴自然保護區、雞公山、仙人田等。雞公山雄偉壯觀,是觀云海、看日落理想之地。海拔3000余米,總面積為3150公頃,是中國黑頸鶴單位面積數量分布較多的保護區。大山包濕地被列入《國際重要濕地名錄》。
小草壩生態旅游區:地處彝良縣城的東北部,距縣城32公里,屬于云南省烏蒙山自然保護區朝天馬片區,森林覆蓋率達78.6%。小草壩風景區有原始森林、河流、奇峰、瀑布等景觀,以雄、奇、險、幽、秀著稱。小草壩全年降雨量大,陰霧天氣多等特殊的氣候條件,孕育出了品質優良、馳名中外的小草壩天麻,天麻素含量較高,是云南天麻的代表。
龍氏家祠:龍氏家祠始建于1930年,占地26畝,主體包括祠堂和宅院兩大建筑群,設月牙池、花園、碉樓、城墻、護城河等附屬設施。建筑保留中軸對稱,兩側排列整齊的結構,院落排列有序,各建筑之間有天井相隔,錯落有致,疏密得當,具有中國傳統建筑特點。
觀斗山宗教文化旅游度假區:地處威信縣城東北40公里高田鄉境,因平西王吳三桂到此地觀星斗而得名,山勢雄偉,氣勢磅礴,林木繁茂,以石雕著稱,造型別致,工藝精湛美觀,是云南規模較大的宗教石雕群,具有很高的藝術和觀賞價值。
銅鑼壩國家森林公園:位于水富市境內,距縣城40余公里。景區內分布著5條溪流,18個小盆地,7個小湖和數10道瀑布,是滇東北目前保留較為完整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,景區建有銅鑼壩水庫,集山水為一體,群峰如林,林海蔥郁,風光秀麗。
扎西會議會址:位于威信縣扎西鎮的江西會館。1935年2月中央紅軍長征路過扎西,將總司令部設在扎西鎮江西會館,2月9日中央在會館召開了擴大會議,這次會議以我黨我軍歷史上的重要地位而載入史冊?,F原址及各中央領導同志的故居已按原樣修復。
二、昭通旅游業存在的問題
(一)設計檔次低。上述景區大部分形成或開發時間早,受時代背景和投資等因素的制約,基礎設施建設滯后,現已處低檔次狀況,在全國及省內知名度不高。不適應現代旅游的要求,滿足不了現代人的觀賞水平。主要問題是設計標準低、規模小、無特色,給人以平淡的感覺;有的景區在開發中,人為開發的痕跡明顯,與自然景觀不和諧,甚至破壞了自然景觀。行、游、宿、食、娛、購六要素整合差、服務不配套,普遍存在吃無特色,購無產品問題。
(二)重視程度不夠。各級政府對旅游大產業觀念淡薄,投入有限,缺乏吸引人氣的省級、國家級景區及旅游產品,旅游企業弱小,缺乏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,旅游企業體制不順,機制不活等。
(三)發掘歷史文化不深。不少景區設計時已考慮到發掘歷史文化了,但發掘不深,只留下歷史文化的影子。
三、昭通旅游業的發展思路
昭通地處川黔門戶,入滇咽喉。隨著昭通交通條件的改善和三大水電站的相繼竣工,昭通旅游業的春天將至,將迎來前所未有、天時地利的旅游契機。那么,如何才能發展昭通的旅游業?如何才能留住過往的游客呢?
(一)全面提升改造現有景點。加快昭通旅游項目建設,全面提升改造現有景區。重點打造銅鑼壩國家森林公園、小草壩生態旅游區、大山包景區、豆沙關風景名勝區、黃連河風景區五個景區。對其進行高標準設計,具有科學性、歷史性、前瞻性、自然景觀性。
(二)加大招商引資力度,加大財政金融扶持,建立多渠道投融資機制。旅游基礎設施項目建設,僅靠政府投資是遠遠不夠的,必須建立起“政府主導,社會參與,市場運作,規范管理”的籌資機制。
(三)積極發揮旅游對文化產品消費的促進作用。深度開發民間工藝品,研發地方名優食品,延伸旅游和文化產業的價值鏈。將地方名優食品、工藝美術品、民族文藝表演、文化藝術作品等項目轉化為旅游產品。具體可通過政府牽頭,以企業為主體,吸收專業藝術家和民間手工藝人參加,旅行社、相關企業以入股的方式共同建設,各縣(市、區)設立“旅游產品銷售中心”,推動旅游文化產品的迅速成長。
(四)新增旅游項目:
1.開發昭通蘋果文化旅游。本文提出的“昭通蘋果文化旅游”源于羅平油菜花文化旅游的聯想。2018年1—3月,羅平縣接待游客426.03萬人次,其中接待海外旅客20987人次,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9.01億元。多年來,帶動了該縣吃、住、行等多行業的發展,造就了數百家百萬元戶,造福了一方百姓。
羅平是一個傳統的農業縣,雖然種植油菜歷史悠久,但20年前鮮有人知。1998年,曲靖市人民政府開始高度重視羅平油菜花文化旅游的發展,通過招商引資開發農業生態旅游觀光,連片種植20萬畝油菜。每年2—3月,綿延數十里的油菜花,呈現出春日里最熱烈的色彩,吸引了海內外廣大游客及攝影愛好者,使游人感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,觀賞到佳境如畫的風光,凡駐足這個最大的天然油菜花海,無不感嘆。1999年至2019年,已連續舉辦了的21屆不同形式的油菜花文化旅游節。
羅平的油菜花旅游為我們作出了較好示范。油菜花平平淡淡,不足為奇,未打造前也許有不少人覺得不可思議。開發之初,估計誰也沒料到會產生這么好的效應。曲靖人把平凡的油菜花做成了非凡的油菜花產業,吸引了數百萬游人觀光,值得我們借鑒和思考。
按照這個思路往下思考,就不難發現要打造昭通蘋果文化旅游是可行的,只要市委、市政府領導重視,就一定會見成效。昭通有“蘋果之城”,有“半城蘋果滿城香”美譽,蘋果種植歷史悠久,具備良好氣候、土壤條件和種植基礎。昭通糖心蘋果備受大眾青睞。在灑漁、樂居、蘇家院三個鎮連片種植20萬畝蘋果,這三個鎮現種植蘋果面積約15萬畝,補種5萬畝就可達到,其中打造精品示范區10萬畝。
昭通蘋果文化旅游設想,具體為春天賞花,秋天采果品果。在居高處建無數個“觀花(果)臺”,使花(果)海一目了然,浩瀚醉人。20萬畝連片的花海夠震撼、夠迷人、夠叫人熱血沸騰了吧?足以跟羅平油菜花媲美了吧?秋天果實累累,秋意剛把樹葉打扮成金色,墜滿枝頭的紅蘋果,游人在觀賞的同時品嘗蘋果,喜歡哪個摘哪個……
在開發昭通蘋果文化旅游的同時,重樹“灑漁煙柳”美景,在灑漁河上建幾道亭式古橋,把灑漁河建成生態河,實現原始河流的生機和活力。把“灑漁煙柳”與蘋果文化旅游做到有機融合。打造葡萄井景區,盡快完成新建的觀音寺,與六祖文化廣場相得益彰。以漁洞水庫及櫻花景點作為依托,在現狀的基礎上再作精細設計,增加休閑涼亭、長廊等中式風格的基礎設施,同時做好自助燒烤及以漁洞水庫生態魚為特色的餐飲服務。此三景作為昭通蘋果文化旅游的“陪伴”,留住游客。
2.開發巧家旅游景點。白鶴灘水電站臨近巧家縣城,打造巧家縣的旅游項目十分必要。巧家文化底蘊深厚,挖掘堂瑯歷史文化。巧家縣境內有眾多遺跡,如縣城附近的“楊柳古渡”,史學界傾向認為是諸葛亮南征“五月渡瀘”之地;蒙姑鎮有乾隆年間開鑿的石匠房棧道遺址,現仍留下古街道古建筑。在金沙江上,有光緒年間石膏地山崩致江水斷流三日,形成堰塞湖,逆溢百里的遺址和碑記;有乾隆年間開修金沙江航道時留下的白鶴灘“安瀾吉水”的摩崖石刻等。
開發馬樹濕地自然保護區。保護區地處巧家縣馬樹鎮大海子,面積6000余畝,是重要水禽棲息地,有珍稀動物黑頸鶴、斑頭雁、蒼鷺、白鷺等。馬樹濕地生態環境較好,水資源豐富,沼澤水面面積大,周邊森林覆蓋好,是炎熱夏天較好的旅游避暑勝地。
(作者系魯甸縣水務局退休干部)
本文來源:責任編輯:ztnews

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與本網站立場無關。如若轉載,請 戳這里 聯系我們!
本網站轉載信息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。請讀者僅作參考,投資有風險,入市須謹慎!
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,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。郵箱:info@qbjrxs.com!